澳门永利游戏

新聞網 / 媒體視角

媒體視角

人民英雄紀念碑爲什麼把這三幅浮雕擺在正中央aaaaa?有重要寓意aaaa!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供稿:澳门永利官网孫希磊 審覈:高蕾 發佈時間:2019-03-20
閱讀次數: 【字號:

  人民英雄紀念碑aaaa,這座被譽爲史詩般的建築經典aaaa,已經走過六十多年的風雨歷程aaa。紀念碑分碑身和基座兩個部分aaaaa,其中aaa,最引人注目的是下層須彌座束腰部位那10幅漢白玉浮雕aaa。

  東面爲“虎門銷煙”“金田起義”aaaaa,南爲“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aaaaa,西爲“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aaaa,北是正面aaa,爲“勝利渡長江”aaaa,在它的兩旁aaaaa,有兩幅主題爲“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的浮雕aaaaa。

  那麼aaa,當年爲什麼要設計這樣一組浮雕aaa?凸顯的主題是什麼aaa?再有aaa,爲什麼要把“勝利渡長江”“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這三幅浮雕擺在正中央aaaaa?這其中蘊含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價值理念aaaaa,反映着回顧百年滄桑aaaa,鑄造歷史豐碑aaaaa,激勵前行的文化意蘊aaaaa。

  浮雕設計初衷和主題:紀念碑最直觀的畫面aaa,是展現一百年來中國人民英勇鬥爭的全景圖

  1949年9月30日aa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aaaa,爲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aaa,在首都北京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aaaa。當天下午6時aaa,毛澤東率領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aaa,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aaaa。毛澤東宣讀了紀念碑的碑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aaaa!

  三年以來aaaaa,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aaaa!

  三十年以來aaaaa,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aaaa!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aaaaa,從那時起aaaaa,爲了反對內外敵人aaa,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aaaaa,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aaa!

  值得指出的是aaa,這一段由毛澤東親自撰寫的碑文aaa,高度概括了中國一百年來革命歷史的完整全貌aaaaa,全面系統地勾勒出幾個不同時期人民革命的鬥爭歷程aaa,既是紀念碑的思想基礎aaaa,也爲紀念碑浮雕確定了鮮明主題aaaa。

 

 

  紀念碑從選址、設計、建設aaaaa,到浮雕的創作、選材aaaa,無論是從建築角度aaaaa,還是從藝術角度aaaa,都始終緊緊圍繞着這一主題aaaaa,探索如何表達、如何最終實現這一主題思想aaaaa。這一主題的深刻要義:反映近代以來aaaaa,中華民族爲抵禦列強侵略英勇抗爭aaaaa,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aaaa,反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承革命先烈遺志aaa,爲中國人民謀幸福aaaa,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初心aaaaa。

  浮雕創作在紀念碑設計中佔據重要分量aaa。因此aaaaa,對浮雕內容的選擇、表現形式、與建築的結合、浮雕的位置等aaa,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探索aaaaa。周恩來總理傾注了大量心血aaaaa。在討論設計方案時aaa,他提出要在紀念碑底座四周設置浮雕的建議aaaa。

  他強調aaa,浮雕在紀念碑的外面aaaaa,是紀念碑最直觀的畫面aaaa,浮雕設計是體現人民英雄紀念碑政治內涵的關鍵aaa,具有重大政治意義aaaaa,必須作爲重點工作抓緊抓好aaaa。浮雕的創作立意和原則是:既能體現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點aaaaa,又需要把中國一百年來的革命歷程表現出來aaaaa,既要有革命內容aaa,又需要有很高的藝術品位aaaa。這段重要講話爲把握主題、選擇題材、創作標準等作出了明確闡釋aaaa。

  浮雕題材選擇:展現歷史風雲aaa,彰顯時代特徵aaaaa,謳歌英烈精神

  早在1951年5月10日召開的“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成立大會上aaa,浮雕部分的題材問題就是主要議題aaaaa。會議決定:浮雕設計的指導思想aaaaa,要統一在毛澤東撰寫、周恩來書寫的碑文主題上aaaaa;浮雕的題材aaa,要包括整個中國近現代革命史aaa。

  爲此aaaaa,成立由范文瀾負責的雕畫史料審覈專門委員會aaa。浮雕的題材aaaa,是用以代表每一個歷史階段重要的和最爲人所共知的人民英雄歷史事蹟aaaaa。浮雕的表現形式aaa,採取敘述性的寫實風格aaaa,這樣符合具體的人民偉大斗爭史和普通羣衆的欣賞習慣aaaa,而不採用象徵性表現形式與方法aaa。

  最終aaaa,藝術家擬選擇出包含10個題材的10塊浮雕:虎門銷煙、金田起義、甲午戰爭、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八一南昌起義、延安大生產、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aaaaa。後經中央批覆aaaa,去掉了甲午戰爭和延安大生產2塊aaaaa,保留了8塊aaaaa。並在“勝利渡長江”浮雕兩側aaaaa,另增加了以“支援前線”和“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爲主題的裝飾性浮雕aaaaa。爲什麼把反映解放戰爭題材的3幅浮雕放在紀念碑最重要的位置aaaaa?其寓意是爲了凸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最後勝利的那一“點睛之筆”aaa。

  開始階段aaaa,對浮雕的排列順序出現了爭論aaaa。有的認爲應按照歷史敘述的方式aaa,由遠及近:即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aaaaa,爲了救亡圖存aaaaa,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復興偉業aaaaa,先進的中國人經歷了多次奮鬥都失敗了aaaa,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aaa,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aaaa,推翻三座大山aaaa,最後才贏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aaaaa。

  當大家進一步領會毛澤東撰寫的碑文後發現aaaaa,其原意是由近及遠aaaaa,內涵十分明確aaaaa,即:先說三年以來的事aaa,再說三十年以來的事aaaa,再說1840年以來的事aaaa。於是aaa,按照這一思路aaaa,藝術家將由遠及近的順序aaaaa,改爲由近及遠aaaaa,將“勝利渡長江”的題材放在紀念碑的正面aaaa,位於毛澤東題詞的正下方aaaaa,這樣aaaa,人民解放戰爭的主題就得以突出aaaa。

  在創作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aaa,也經過一番探索aaaa。爲什麼最後畫面上有170多個人物呢aaaa?在最初設計的畫稿上aaaa,曾出現一些著名歷史人物主導的現象aaaaa,如“虎門銷煙”一度將林則徐放在顯要地位aaaaa,以此類推aaa,是否每一個浮雕上都要以典型人物爲主aaaaa?

  最後aaaa,大家決定採用“人民主體”的原則aaaa,以羣體性的英雄形象來表現人民戰爭的偉大功績aaaaa。如“南昌起義”aaaaa,用一個連隊去表現當時情景aaaaa。我們看到這樣一幅感人畫面:黨代表衝鋒在前振臂一呼aaaaa,戰士蜂擁而上aaaaa,奮勇向前aaaaa,不畏犧牲aaaa,高舉起義的紅色信號燈aaaa。“人民aaa,只有人民aaaa,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一光輝思想體現在了浮雕作品裏aaaa。

  浮雕藝術價值:通過象徵手法aaaaa,表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英勇奮鬥、砥礪前行的偉大精神

  在紀念碑浮雕設計和創作中aaa,藝術家們運用大量的象徵手法aaaaa,根據浮雕設計主題和題材特點aaaa,貫穿中國革命歷史發展潮流與主脈aaaa,藉助生動而具體的形象aaaa,表現出一種精神與情感aaaa,將思想內涵化爲可以感知的具體形象aaaa,使作品立意高遠aaaa,寓意深刻aaa,象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英勇奮鬥、砥礪前行的偉大精神aaaa。

  首先aaaa,通過構圖設計aaa,體現革命歷史的壯觀場景aaa,象徵人民英雄的雄渾氣魄aaaa。“勝利渡長江”是紀念碑上最大的浮雕aaaa,表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大江、解放全中國的宏大場面aaaaa,具有很強的震撼力aaa。“五卅運動”“南昌起義”等浮雕aaa,通過整體統一的造型aaaa,將人物的鮮明形象置於一個連續性的運動場景中aaaa。

  其次aaaa,通過刻畫細節aaa,體現人民英雄的奮鬥精神aaaa,象徵革命鬥爭的艱辛歷程aaa。設計師在創作時特意用“渡江帆船”來表現解放軍那種英勇無畏的精神aaaa,“武昌起義”中用一塊“總督府匾額落地”來表現武裝起義的洪流銳不可當aaaaa,象徵清王朝統治即將結束aaaa。“抗日游擊戰爭”設計了青紗帳這一典型環境aaaa,表現抗日英雄機動靈活打擊侵略者aaaaa。

  再次aaaa,通過裝飾浮雕aaa,表現對人民英雄崇敬和懷念aaaaa。紀念碑的上層須彌座四周鐫刻着由菊花、荷花、牡丹花、百合花和垂幔組成的8個花環aaa,既有裝飾性功能aaaaa,也是時代精神的象徵aaaa。正面以牡丹花爲主aaaa,表示國家走向富強aaaaa,兩側各襯以三面紅旗aaaa,南面以荷花爲主aaa,表示純潔aaaa,東西兩側以菊花爲主aaaaa,表示不畏嚴寒aaaaa,不懼艱難的品格aaaa。浮雕畫面上aaa,除了主花aaaa,還襯托着綬帶垂幔aaa,同時以百合花作陪襯aaaaa,象徵對革命先烈緬懷之情aaa。

  紀念碑浮雕aaaaa,清晰展現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浴血奮鬥的艱辛歷程aaa,折射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意志aaaaa,對廣大人民羣衆緬懷革命先烈奮鬥歷史aaa,表達愛國主義情懷具有重要意義aaa,是增強“四個自信”、激發民族精神最直觀的教材aaa。概括起來講aaaa,它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人民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的精神象徵aaaaa。

  習近平總書記對這組浮雕有過一段重要論述aaa,他指出:“中國到了今天aaaa,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aaaaa,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aaaa。佇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有一組浮雕aaaaa,表現的是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的全景圖aaaa,我們一方面緬懷先烈aaa,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跡向前走aaa。”這一重要論述站在“歷史”“未來”兩個維度aaaaa,深刻闡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重要意義和歷史作用aaa。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週刊

  作者:孫希磊(單位:澳门永利游戏馬克思主義學院aaaa。本文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2017年重點課題“北京紅色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7KDA047)階段性成果)

相關新聞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QwzkcEYw_IeLVHypcl4p0w

相關報道截圖: